188比分直播

“中国问题”:新文化运动百年来外国文学译介的另一种后果

发布者:文明办发布时间:2017-04-21浏览次数:474


主讲人:林精华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2017年5月22日14:30


地点:文苑楼1405


举办单位:人文与传播学院


主讲人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燕京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文系,曾三次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分别留学于国立莫斯科语言大学、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三次被香港道风山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邀请驻所访问研究,曾受邀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从事过学术研究,先后应邀留学于牛津大学中世纪和现代语言学院、剑桥大学现代和中世纪语言学院、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等。 2003年破格晋升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理事,中国高教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论和比较诗学研究会等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等理事。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等出版著作、译作七种。 在《外国文学评论》、《文学评论》、《世界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丛刊》、《民族研究》、《俄罗斯研究》、《东欧中亚研究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国外社会科学》、《外国文学》和《道风:基督教评论》、《二十一世纪》、《台湾政治大学学报》等境内外学术杂志和学术丛刊发表论俄罗斯问题以及中俄文化关系问题论文140余篇。 主持三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剑桥俄罗斯文学(九卷本)翻译与研究》)、三项教育部项目(含重大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六种,学术成果曾分别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奖、主持比较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改项目获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奖。



内容简介:

自晚清民初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人就开始有幸能成规模地阅读所谓“先进的”欧美文学。但是,那些较早看到中国之外的世界的知识分子,抱着救国、锻造中国新文学、塑造新国民等宏大目的,按欧美各国分别确定的经典标准,满怀虔诚之心把欧美文学作品视为世界文学经典译介到中国,译介过程中唯恐在字词句上失去了原作的本真性,殚精竭虑,结果却提供了远离英、法、俄、德、美等文学大国之历史真相的文学知识,彰显了这些国家的文学史观。如此情势发展到1950年代以后,原本是虚构性的苏俄文学作品及其主人公言行,由于那些译介者的积极倡导,并得到学界和教育界的积极呼应,居然促成中国人在现实生活中广泛践行之,哪怕1970年代末以来译介外国文学的动机在不断变化,但仍然沿袭新文化运动时期所形成的大势——瓦解中国传统文学所表达的审美惯例及伦理系统,中国主体性随之被自觉地失落。其实,所谓“文学经典”,是由各自国家所按自身的文化机制所确定的,用自己国语书写的文学占据的比重最大,因为它是用来维护所在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彰显自己国家的伟大等便捷的标志,相应的,现代中国形成和发展过程应该充分运用自身丰富的传统文学资源,以有效构筑中华民族认同,以促进形成有审美历史依据的生活秩序,而不是用外来文学替代、诋毁既有的文学传统及其所客观上包蕴的健康伦理、基本道德。